- Label : Delloyd
經商不外乎創新變通
鄭文記小本創出大事業
經濟好轉、政府措施均鼓勵汽車領域發展,原件商生意應聲叫好,上市公司立羅(DELLOYD,6505,主要板工業)前景在業務多元化策略加持下,穩定上揚。
經商之道不外乎創新變通,立羅公司董事經理拿督鄭文記認為,做什麼行業都好,以賺取自己薪水為目標,自會有出路。
鄭文記認為,創業要趁年輕,以賺取個人薪水為目標前進,是邁向成功的一大動力。
公司發展至今日規模,曾經歷過高潮迭起,鄭文記做生意的訣竅之一,就是以賺取自己的薪水為目標而前進。惟鄭文記亦非一創業就成功,他也曾面臨被伙伴捲保費而逃、引進熱水器產品受人嘲笑等經驗。儘管如此,他說:“所幸起步得早,人脈和經驗累積得多,即使現在想回流賣熱水器,還是能夠拿到貨源。” 鄭文記最想要表達的是,創業要趁資本和風險都尚小時大膽嘗試,才會有更多站起來的本錢。
以賺取薪水為目標
“資本和費用較少時,就應該以較為大膽的方式嘗試經營,並且設立明確方向,作為前進的目標。” 他認為,趁年輕、薪水不高時創業較容易,扣除基本資金后以賺取自己薪水為目標,將刺激提高本身薪水的意志。鄭文記做生意的另一項訣竅就是,與其等顧客上門,還不如自己上門找顧客。“當然這需視生意本質和種類而定,但若能出門找客,盈利增長速度將大大增加。” 對經商之道侃侃而談的鄭文記,從小因受父親影響,對做生意和油棕業產生興趣。鄭爸爸經營小本生意,並有小片油棕園,儘管養育家中多口綽綽有余,但兄弟姐妹眾多,不可能個個都掌管生意。
“家中有 4 男 3 女,如果全家大小都在父親店里工作,將分薄小本生意盈利,可行性不高。”
于是,鄭文記毅然決定離開溫暖的家庭庇護,外出尋找其他出路,趁年輕以小資本創業,至今日成為上市公司董事經理。
風暴后 學會分散投資立羅旗下三大主要業務得以穩健發展,有賴于公司在 1998 年金融風暴后,分散投資的
重要決定。
鄭文記指出,當年公司上市不久,業務以普騰控股旗下汽車零件和配件為主,在購車率受金融風暴衝擊時,生意大受挫。立羅在經歷危機后,以多元化業務分散投資,穩固業務成長和前景。 “金融風暴大大打擊消費市場,購車率也減少許多,直接影響零件和配件市場,公司業務受影響。”
鄭文記指出,那次經驗后,管理層便決定分散投資,增加售后以及海外業務,加強公司根基。隨后,公司亦將業務衍生至巴士製造和種植領域,業務已漸上軌道,惟為了更專注公司各項發展,短期內沒有新的業務開發計劃。鄭文記指出,接下來會將重點放在拓展現有業務,暫不會有新計劃。
汽車業上看種植業 崛起
汽車領域上看、種植業務崛起,立羅有信心主要客戶策略聯盟不影響業務,本財年有望向過去 5 年的 20%盈利增長水平看齊﹗
目前,立羅主要客戶普騰控股(PROTON,5304,主要板消費),曾多次透露欲與全球原件裝配商合作,加強國際市場競爭力。汽車原件業務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,已拓展至泰國和印尼兩地。受詢及是否擔憂公司業務受影響,鄭文記表示,原件商要獲得認證,並非一時三刻可行。“認證過程可耗時 3 年甚至 5 年,須將工廠生產的配件送往審核、檢測,受官方承認后方正式成為合格原件商。” 之前盛傳與普騰合作的福士偉根,也是立羅客戶之一,鄭文記認為任何進展,都將推動汽車領域,應該也是好事一樁。隨著整體經濟上看,大馬汽車公會亦預測汽車銷量將在未來 3 年內,平均每年以 3%增幅成長,銷量為指標的零件商,有望同步成長。“目前,公司本地主要車廠合作,尤其主要客戶普騰和第二國產車市佔率已成長至65%,一併帶動公司業務表現。”
印尼生產巴士 潛能大
在重新規劃管理方針和施行新策略后,立羅的巴士製造及汽車分銷業務已成功轉虧為盈,接下來希望進一步強化此業務。鄭文記指出,收購印尼公司后擁有現成的生產執照,前年測試性為當地政府製造的 13輛巴士已全部在路上川行。
“單是耶加達,基本需求量為 200 至 300 輛巴士,目前數量明顯不足,市場潛能極大。” 再者,公司製造的巴士已獲好評,應該會趁勝追擊,進一步打開旅遊巴士或廠巴等不同需求的市場。立羅為本地受承認的汽車原件商,為本地最暢銷的 5 大汽車廠牌生產汽車零件和配件。“今年首季已錄得盈利,未來希望繼續發展,成為旗下另一項重要業務。” 鄭文記也放眼,透過東協自由貿易協議(AFTA),將在印尼製造的巴士,在本地市場出售。儘管看似一帆風順,公司進軍印尼初期亦受中國業者挑戰,惟中國業者盲目生產巴士,相比下可用性不高。“公司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,在生產巴士時,以當地的路面情況作為考量,製造符合要求的巴士,很快脫穎而出。” 他認為,這項業務未來前景可期,將繼續專注發展,冀很快能為公司業績作出顯著貢獻。細心播種耕耘 才有成果1999 年進軍種植業、2006 年將種植地拓展至印尼,鄭文記強調,進入任何行業都需經過努力耕耘才有成果。“由于小時候曾經在爸爸的油棕園幫忙,對這個領域有認識,但在進入任何行業前,每顆種子都需要重新研究。”
公司在印尼增設棕油提煉廠,未來將進一步增加此業務賺幅。
他指出,本地油棕種植受土地減少限制,才將種植地拓展至印尼,目前后者土地面積是前者的 10 倍。“一旦物色到合適土地,公司將繼續拓展種植地。” 該公司亦以 3800 萬令吉在當地設原棕油提煉廠,估計將在今年 5 月投入運作,屆時能直接出售賺幅較明顯原棕油,提高收入。目前,立羅種植地以油棕樹鮮果串(FFB)居多,並將油棕樹鮮果轉賣其他公司作為提煉用途.從汽車原件生產業務跨足至種植業,兩項業務各司其職,公司放眼未來業務比重能夠慢慢達致平衡。鄭文記指出,與原件業務相比,種植領域目前佔總營業額約 15%,盈利卻佔總數約62%,短短幾年內已成公司盈利的主要增長動力。
獲福特合約下 財年投產
Page 5 of 6汽車原件生產為立羅主要業務,剛獲頒福特在泰國的製造合約,新生產線將在下財年正式投入大量生產。
這項公司的核心業務,在本地主要為普騰和第二國產車生產零件,為其他在本地設廠的流行車款供應零件,包括豐田、本田、日產等。鄭文記說,此業務並已涉足海外,同時為泰國通用汽車和印尼 PT 豐田汽車廠牌生產原裝配件,並剛獲得福特汽車在泰國的配件合約。巴士製造將成為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,冀接下來透過東協貿易協議,將巴士銷售回本地。“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,估計佔總營業額逾 77%,是收入增長主要動力;本地和海外貢獻比重為 80%和 20%。”儘管需求上揚,大致上公司生產線仍遊刃有余,泰國將增生產線、印尼方面則會設新廠。尼新廠預計將耗資 300 萬美元(約 968 萬令吉)建設。”
鄭文記指出,零件業務不僅是按要求生產,必要時也得衡量市場需求,自行設計后向廠商建議更換設計。“公司每年會固定撥出 100 萬令吉作為模型和設計經費,必要時才挪動資金。” 他強調,這也是公司能在茫茫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主因,不停研發創新、開發具品質的新產品,準時交貨,贏取顧客信賴。